以降低冲击成本和减少成交均价风险为主要目的执行算法可以大致分为三代:
- 第一代算法:从历史交易模式出发,统计历史成交时间、成交量、价格分布等规则,并将其应用于之后的交易,从而最小化冲击成本及贴近市场成交均价。
VWAP、TWAP、交易量参与(Volume Participation)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各类算法。
- 第二代算法:以最大限度地贴近某一特定价格为目标,这一特定价格可以是开盘价、收盘价或者某一市场价格。代表算法为执行差额算法(Implementation Shortfall)。
- 第三代算法:依赖更复杂的数学模型,针对各种特殊目标开发的算法。代表算法有冰山指令(Iceberg Order)等。
目前市面上的算法交易产品已经可以覆盖一二三代算法,但由于客户要求的多样性,各种定制算法层出不穷,甚至各家的基础算法也不尽相同。
以下是国内外常见的算法交易提供商所提供的常用算法:
Volume Weighted Average Piece (VWAP)
成交量加权平均价算法,按照历史日内成交量的一定比例来拆分大单
Time Weighted Average Piece (TWAP)
交易时间加权平均价算法,按照执行时间的长短来拆分大单
Volume Participation (VP)/ Percent of Volume (POV)/Volume InLine
交易量固定百分比算法,按照当日实际成交量的固定比例来拆分大单
Implementation Shortfall (I/S)
执行不足算法,按照执行价格和期望价格的价格差来拆分大单
Market On Close (MOC)/Target Close
盯闭市价格算法,使成交价尽可能接近闭市价格
Market On Open (MOO)/Target Open
盯开市价格算法,使成交价尽可能接近开市价格
Peg/Pegging
使成交价格尽可能接近某一档价格的算法
Iceberg
冰山指令,按给定比例逐步暴露订单直至全部成交
Direct Market Access(DMA)服务
对接市场直接连接通道服务
Pairs Trading
配对交易,一般分为两类:统计套利和事件驱动套利算法
另附上一份个人总结的产品对比供大家参考,算法的细节可以参考A-Team Report 每年出版的算法交易报告
附件:Algorithmic-Trading-System-Report
本文遵守署名-非营利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协议,转载请保留本段:冰丝带雨 » 主流算法交易产品算法对比报告